诗词散文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首页 >> 职工文苑
榆通公司:山果红艳识海红
作者:雷家豪        发布时间:2025-10-21        点击率:137        分享到:
语音播放:

初到陕北,同事孙姐热情地塞给我一个鼓鼓囊囊的布袋子,里面有苹果、酥梨,还有一些深绛近紫、表皮蒙着白霜的小果子,像是刚从山坳里摘来的。孙姐说是才买的水果,放下就走了。

次日上班路上,我正打量小果子,刘哥凑过来说这是海红果,还顺手拿了一颗吃,说在当地常见,推测是山楂的亲戚。海红果这个名字对我来说很陌生,我故乡渭南在八百里秦川腹地,果园里的果子都有明确的“身份”,不像这果子名字让人犹豫。我手中这枚紫红色小果,指间感觉沉甸甸的,仿佛藏着故事。

我把它送入口中,果肉紧实,初嚼极酸,让人眉心一蹙,紧接着一股清甜从舌根泛起,层次丰富,不像普通山楂那样单薄寡酸。这滋味让我联想到关中果实的丰腴甜美,而海红果先酸后甜的脾性,恰似陕北高原的性情:初接触只觉苦瘠严苛,待久了才能品出深处的厚朴与坚韧。

心下好奇,我查访了海红果的来历。原来它在黄河畔的府谷一带已默默生长千百年,自古被称为“熬过苦寒的山里红”,若论“亲戚”,或许更接近苹果。以前它不过是山野间的零星野果,农人摘来熬酱、泡酒,对抗风沙寒冬里的寂寥与匮乏。它名字里的“海”字,并非指向大海,而是古老土语中“大”的意思。它一直寂寂无闻,就像高原上沉默生活的人们,坚韧地活着却鲜被外界知晓。

近些年来,有识之士为海红果正名,宣传词称其为“高原红宝石”,说它营养丰富、历史悠远。于是,以往零星分布的海红果渐渐种出了规模,还开发出蜜饯、果饮、果醋等各种产品,成了当地脱贫致富的宝贝。它从山坳里的苦果,变成代表一方的名片,被装进精美礼盒送往各地。

读着介绍,摩挲着深红色小果,我忽然觉出它的分量。一颗果实的命运也有转折,它沉寂了无数个春秋,终于等到认识它价值的人,将其从遗忘的角落拾起,赋予新光辉。

这先酸后甜、于寂寥中酝酿生机的特点,不止是果实的专利。它多像在黄土地上奉献的年轻人,他们如这果子一般,咽下最酸的岁月,酿出回甘的生活。他们接过父辈手中的黄土,却种出了不一样的春天,用直播把小米卖出陕北,用民宿迎接远方旅客,用新眼光打量故乡。果在变,人也在变,高原依旧却长出了新故事。

它又何尝不像我们脚下这片古老的土地?土地中深藏的物华天宝,生活中沉默坚韧的生生不息,在漫长岁月里独自酝酿,只等东风一起,便焕发出意想不到的光彩。

窗外陕北高原沟壑纵横,如老人额间深刻的皱纹,写满了与严酷自然相争的往事。海红果正是从这皱纹深处生长出的甜涩希望,其貌不扬却内蕴深厚,曾经寂寞如今终得识者。拈起一颗海红果再尝一口,那酸涩之后的回甘,正是这片土地的故事之味,也是每一个脚踏实地、默默耕耘的人才能品懂的生命味道。

微信图片_2025-10-21_172925_011_副本.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