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和女儿参加班级研学活动,走进西安事变纪念馆·张学良公馆,重温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深感震撼与启迪。这座青砖灰瓦的小楼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让我对责任、信仰与使命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步入公馆,三栋中西合璧的小楼静静矗立,东楼陈列的书信、报刊、地图等文物,无声诉说着张学良将军的果敢与担当。1936年,民族危亡之际,张学良与杨虎城将军以“兵谏”逼蒋抗日,为全民族抗战拉开序幕。周恩来等中共代表在此与蒋介石谈判,最终以和平方式化解危机,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展厅内锈迹斑斑的枪支、泛黄的文件,以及张学良曾使用的别克轿车,无不让人感慨:英雄的抉择,往往以牺牲个人命运为代价,却为民族存续开辟了新路。
作为党员,这次参观更让我联想到公司党建品牌“价值党建”理念。历史告诉我们,团结与大局观是破局的关键。正如西安事变中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推动合作,我们在招标工作中也需秉持廉洁、规范、服务的初心,以党建凝聚团队力量。例如,公司推行的“党建+业务”模式,通过党员责任区、项目化考核,将红色基因融入专业服务,这与革命先辈坚守岗位的坚韧一脉相承。
参观中,女儿指着展板问:“妈妈,为什么他们不怕危险?”我答:“因为心中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这让我深刻反思:党员的身份不仅是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工作中,我们应严守纪律底线,正如张学良公馆内周恩来谈判时的智慧与原则——既要有灵活的策略,更需坚守底线。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无论是革命年代还是今日,信仰的力量始终是推动事业前进的核心。西安事变中,两万青年通过八办奔赴延安,投身救国;如今,我们亦需以“输送人才、凝聚力量”的使命感,助力青年成长,正如公司通过数字化招标平台培养专业团队,为行业注入活力。
与女儿共读展板时,她用稚嫩的声音念出“爱国”二字,让我眼眶湿润。红色教育不仅是历史的重温,更是价值观的传递。作为母亲,我愿以身作则,将“团结、奉献、担当”的精神融入家风;作为党员,我将以张学良、杨虎城将军的勇气为镜,在工作中践行“恪守规范、深耕服务”的品牌理念,为公司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走出公馆,风正轻拂,历史的硝烟已散,但精神的长河奔涌不息。作为新时代的党员,我们既是红色基因的传承者,也是改革创新的践行者。未来,我愿以“党建红”引领“业务精”,在招标岗位上书写对党忠诚、对事业热忱的新篇章,让西安事变的爱国之火,照亮我前行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