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梁家河之行
作者:王华        发布时间:2018-06-08        点击率:903        分享到:
语音播放:
在公司组织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实践活动中,我随公司二十多名党员乘坐中巴,热情高涨的唱着红歌一路北上,经过三个多小时车程后来到了充满故事的梁家河。
一条路伸向梦想之地。从山口的游客接待中心开始的柏油路蜿蜒伸入了大山的深处,几公里外才是梁家河村,沟壑纵横的大山,不太茂密的山间植被对于我这个黄土高原上长大的孩子来说一点都不陌生。遥想在四十多年前的冬天,与现在是天壤之别,远望满目荒凉,脚下尘土飞扬。习大大从首都北京插队到这里,就是沿着这条路走进了梁家河。虽然习大大在这里度过了艰苦的7年知青岁月,但这里也铸就了他最初的理想信念,人生的梦想也将从这里起航。这是一条光荣与梦想之路,此次参观学习是一次寻找共产党员的初心之旅。
北京娃的蜕变。习大大15岁就插队到梁家河村,城市与农村的差别是那么显而易见。过“四关”成了他最大的挑战。跳蚤关,从没见过跳蚤,到一咬一挠照睡不误,直至最后完全适应;饮食关,从城里的有吃有喝白米白面,到粗粝的杂粮也照吃不误;劳动关,从肩不能挑背不能扛,变成了能拿到十个工分的壮劳力;思想关,从不注重团结的北京娃,到深深融入农民群众中,学到了实事求是、吃苦耐劳的精神。知青院中,一排六孔窑洞,是习大大和其他的五个插队知青住过的地方,大炕上六个人的床铺一字排开,用墨水瓶制作的煤油灯还放在木质的灯架上,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村里人都知道近平这个后生爱看书爱学习。在插队期间,他在劳动之余,在煤油灯下和田间地头,读完了古今中外的多本名著,不断汲取着智慧的力量,从修身做起,为自己的梦想集聚能量。
根系群众的光辉岁月。插队的习大大当选了梁家河大队的党支部书记后,从摆脱贫困为己任,带领着社员们全身心的投入到村庄的建设中来。他带领村民挖出了一口深水井,解决了村子过去吃水困难,水质不好的大问题。面对村里山地多平地少的现实情况,他带领乡亲们打淤地坝,增加了平地,提高了粮食产量。现在这里还是肥沃的良田,土地平整,庄稼成行,成了“希望的田野”。1974年,他以敢为人先的气魄带领社员们修建成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后来又陆续建成了四十多口沼气池,解决了乡亲们点灯做饭的问题,并获得了上级的奖励。办磨坊、代销社、铁业社、裁缝社无不体现了习大大为提高和改善群众的生活的决心,和一心为民的情怀和担当。
梁家河----时代的缩影。40多年时光流逝,在几届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梁家河村旧貌换新颜。从最初的偏远落后的小村庄,变成了中国最美乡村。现在绝大多数村民已经迁移到文安驿镇的安居房居住,部分村民借着发展旅游的东风,就在村子里面做起了游客的生意,有的办起了农家乐,有的卖起了当地土特产。村民们将苹果种植实行规模化,所产苹果远销国外。村民收入稳步提高,都过上了幸福的好日子。梁家河人正以拼搏奋斗、时不我待的饱满热情走在奔小康的路上。
在那艰苦奋斗、激情昂扬的岁月里,我们的习大大带领群众战天斗地、摆脱贫困的生活实践让他完成了人生中的巨大历练,逐渐由一个懵懂少年走向思想成熟的青年,奠定了其坚毅的品格。他身上闪耀着"坚定信念、一心为民、艰苦奋斗、实干担当、敢为人先、廉洁奉公"的梁家河精神,为我们新时代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树立了光辉的人生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