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煤要闻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首页 >> 新闻中心
点述韩城矿业二三事---来自韩城矿业公司的发展报告
作者:李华        发布时间:2014-10-20        点击率:2194        分享到:
语音播放:

编者按:煤炭市场的“寒冬”仍在继续,集团公司所属煤矿以及与煤炭相关产业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渭北老矿区受制于开采成本高、职工人数多等客观条件制约,经营更加困难。面对困境,集团公司制定出台了应对困难、提效增盈的一系列举措,各单位干部职工也认真落实集团公司各项措施,坚定信心,在逆水行舟中砥砺奋进。9月初,集团公司新闻中心派出工作人员到韩城矿业公司进行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采访活动,近距离了解、感受渭北老矿区干部职工为扭亏所做的努力和顽强拼搏的精神状态。本网站特刊发集团公司新闻中心工作人员采写的报道,以飨读者。

    韩城矿业公司系列报道之三:

 

点述韩城矿业二三事

---来自韩城矿业公司的发展报告

  2012年始,走过了顺风顺水的黄金十年后,全国的煤炭行业再次面临了严峻的考验。时间不能倒流,历史却往往可以重演,煤仓走高、销售乏力、亏损扩大,这一切和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困境何其相似。如果说从逆境到顺境,尚可凭借望梅止渴的心理暗示咬牙坚持,那么从顺境到逆境,人却往往要心理脆弱了。老矿区如何重整旗鼓,实现二次振兴?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到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所属的韩城矿业公司,透过零星的二三事,去一探究竟。

人员精减 集团史上最大的成建制迁徙

大多老矿区都面临一个相同的困局:功效低下,职工冗员。相较其他老企业,韩城矿业公司在册职工最多,人员结构也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采掘一线人数不足,辅助和地面、机关人员超员,企业负担沉重。2013年4月,陕煤化集团经过多方权衡,站在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决定关闭韩城矿业公司所属的象山小井、桑树坪煤矿平硐,而将相关人员成建制划转至集团所属彬长矿业公司。消息传出,一石激起千层浪。

从老矿区到新矿区,工作保证,收入提高,听上去是千载难逢的好事儿,可操作起来却远没有那么简单。当年愚公老爷子宁愿搬山都不愿意搬家,这反映了中国人骨子里根深蒂固的恋乡情结。故土难离啊!连续几天,都有一大批员工集结一处,打着条幅在大院里抗议,矿区领导一脑门子官司。

韩城矿业公司决定,要让职工信服,领导干部先带头,不管涉及自己还是家人,第一批填表,第一批划转,至于员工,可以先组织部分代表去新矿区看看嘛,眼见为实。宣传,发动,疏导,解释,温和动员无所不用其。几经周折,2013516日,首批划转的285名干部职工终于乘坐情系韩城,建功彬长的车队奔赴彬长矿业公司,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没过几天,反馈回来消息说挺好的,人家那边对咱们比对原有职工还要照顾!于是第二批紧跟着去了,又反馈说:领到了工资比原来高很多!跟着第三批去了,反馈说:“原来在韩城的职务也得到保留了,我是人才到哪儿都受重用!于是不用再动员,第四批自己就去了……截至同年73日,共计1082名员工集体奔赴彬长矿业,开启了人生新的里程。据了解,这也是集团史上最大规模的成建制人员划转。

今年6月,笔者在彬长矿业公司小庄煤矿见到了当年参与划转的员工郑洪涛,面对中央电视台的镜头,他坦言:来到这个现代化的矿井近1年,学到了很多新的东西,新的宿舍楼也已经投用,子女的就学问题也解决了,相信自己的生活会越来越好。而彬长矿业公司的反馈是:“这些熟练的技术工来到公司后,对新矿区的人员接续,起到了很好的传帮带作用,促进了新矿区更好更快的达产达效。韩城人不出去则已,但只要出去了,定能干成事,干好事,这一点,当年的太史公司马迁就是佐证。

人员精减了,要达成的目标能否实现呢?采访中我们了解到,目前韩城矿业公司的原煤产量比关井前都有了大幅度提升,尤其精煤产量比原来翻了一番。精兵简政,不但为老矿区减少了几千万的工资性支出,也为韩城矿业实现安全高效矿井打下来坚实的基础。从更长远来讲,这次人员划转的成功实施,也为整个陕煤化集团今后建立内部人力资源市场,最大程度发挥人力资源这一生产力优势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内部协作 市场经济主导下的双赢之举

今年7月,在《陕煤发展30题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督导调研的座谈会上,西安重装集团曾明确提出:今后要进一步做强内部市场,全力发挥公司在采煤机、掘进机、矿井电缆、井下照明等高端、成套设备的技术优势,提振企业效益。该公司相关人员还介绍说,西安重装生产的采煤机、掘进机、摊铺机等产品技术精尖,品牌过硬,在行业内部有口皆碑,可是其他成套设备属全新上线,客户信任度、忠诚度还有待进一步培养。那么就重装集团的成套设备,在集团内部,谁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呢?答案是:韩城矿业公司。

内部协作这个词,从陕煤化集团成立以来就一直被广为提及。重组以来,经过十年的跨越发展,集团早已形成了以煤炭、煤化工双擎驱动,电力、钢铁、物流、机械制造、建筑施工等多元互补的产业格局。如果能够充分利用集团内部企业间的产业互补优势,形成产业联动,抱团取暖,势必能够形成协同放大效应,有助于企业效益的大幅提升。这也是集团公司近年来大力倡导的。如果说内部协作抱团取暖的战略方针是,那么约定合理可行的合作机制就是,处理好之间的关系,对合作双方都是考验。

再次说回到韩城矿业与西安重装的合作,咋听上去,像是韩城矿业支持了西安重装,可详细了解,却远没有那么简单。韩城矿业需要近9000万的设备,可却面临资金短缺。于是对外招标,提出在保证低价的条件下,愿意实施设备租赁,并向设备提供商保证,两年内即回购设备。消息一出,国内数家知名设备生产商蜂拥而至,这其中当然包括兄弟单位西安重装集团。六方会谈开的很热闹,可在过程中却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某民营企业和西安重装集团居然提出可以免收租赁费,只要两年回购设备即可。好事儿!双方于是一拍即合。众多知名企业无奈地退出竞争,临走时感慨地放下一句话:这种模式我们很少见,我们回去好好总结吧。

回头再看本次内部协作,韩城矿业得到了免费的设备,为自己重整旗鼓赢得了资金空间;重装后却占领了内部市场,增加了客户黏度,是实实在在的双赢。综合来说,本次合作既亲兄弟明算账以市场经济为主导,也让兄弟单位之间的手足交情也得到了淋漓尽致地体现,试想,如果不是因为根脉相连,韩城矿业怎么能够第一个吃螃蟹,如果不是血浓于水,重装又怎肯轻易舍弃眼前的利益?在这一点上,韩城矿业和西安重装做出了良好的示范。2014年,集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整合力度的文件》重点将企业文化建设方针调整为一体多元协同发展;和而不同 互补共赢,体现了集团在以协同互补为特色的发展战略上的坚定不移,长远来看,内部协作还要一直走下去,不仅要走稳,还要走的更好!

技术破局 卧薪尝胆后的强势逆袭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对于煤炭企业来说,粮食埋在地下,只要耕耘的好,就是基业长青的根本保障。韩城矿业公司有粮吗?当然!具不完全统计,目前韩城矿业所属的桑树坪、象山(包括扩大区)、下峪口三个煤矿地下共有煤炭储量近10亿吨,只要科学开采,可保百年无忧。只是如何充分发挥好手头的资源优势,尽快实现企业的扭亏为盈,这是韩城矿业的当务之急。

应该说自2012年遭遇市场寒流后,韩城矿业经过了几年沉淀调整,已经初具了扭亏为盈、再次崛起的基本条件:一是老矿井经过高标准的升级改造,有望在十二五末实现千万吨产能;二是全公司整体实现了采掘机械化,工作效率大幅提高;三是全面实现了煤炭的深加工,最大限度满足客户需求;而第四条,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一大批制约矿井发展的技术难题已于近期得到了攻克,尤其11号煤开采的技术难题的破解,为矿业公司争取到了吨煤成本降低300多元,战略意义突出。

着重介绍一下韩城矿业公司11号煤的开采。据了解,韩城矿业北区的矿井主采煤层是3#煤,但作为突出煤层,要实现安全开采,势必要通过先开采其上层的2#煤或下层的11#煤进行泄压,就好比要在充满气的轮胎上扎一刀,保证不爆裂的唯一途径就是先泄气,而2#煤和11#煤就承担了这泄气的任务。按理说,11#煤储量丰富、发热值高,开采成本要较开采2#煤的成本低了300多元,该作为泄压首选吧,可是不行,具测探,其煤层到奥灰岩界面间距只有15m~25m,带压开采极容易造成透水事故,所以长期以来,对于3#煤的解放只能通过开采2#煤去实现,煤质差、效率低、成本高,在煤炭市场好时尚且可以维持,可遭遇市场寒冬,继续老路无疑意味着长期亏损,成本压力退无可退。

穷则变,变则通!韩城矿业公司经过多方讨论之后,把11#煤层作为3#煤下保护层开采的区域防突治理思路再次浮出水面。说干就干,刻不容缓。随即一系列科技攻关便紧锣密鼓地展开了。针对11#煤带压开采问题,与西安院合作进行防治水研究;针对下保护层开采对3#煤的保护效果问题,与重庆煤科院合作进行技术研究;针对11#煤下保护层开采是否造成3#煤及顶板破坏问题,与西安科技大学合作进行3105面开采对其上覆岩层变形规律的研究……近一年的分析、测试、论证之后,实践证明,11#煤层带压开采在安全性上切实可行,对3#煤的保护效果显著,经济优势明显。仅以桑树坪一个矿为单位测算,开采11#煤下保护层开采要比2#煤炭上保护层开采每年增收3.5亿元,可一举扭转韩城矿区多年来生产经营被动的局面。思路决定了出路,韩城矿业公司董事长王世斌满怀信心地表示,如果不出意外,预计到明年二月份,韩城矿业公司就能实现扭亏为盈。

今年85日,集团公司董事长杨照乾来到韩城矿业公司调研时,对韩城矿业公司寄予厚望,他要求韩城矿业公司在技术上求突破,管理上再加强,争取率先成为老四局中走出困境实现扭亏为盈的企业。这既是对韩城矿业全体干部职工的鼓励,也表达了对全集团亟待振兴的老矿区的殷切希望。

韩城人明白,韩城矿业公司这个小家的兴衰荣辱,检验着每一个家庭成员的主人翁情怀,更考量着企业当家班子的持家有道。老矿区的振兴任重道远,好在身处这里的人们,从来都没有放弃。

采访后记

史记韩城 风追司马。离开韩城时,这八个大字在朝阳的映照下熠熠生辉。在这个古老而厚重的城市,在日出日落的每一个间隙,总有新的故事不间断地上演着,而作为其中一个斑驳片段的见证者和记录者,这无形中已经让笔者觉得骄傲而自豪,就像不经意间有一个步子踏在了太史公司马迁当年倔强的足迹上,总令人心情悸动,回味悠长。如果说文化总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事物的根本走向,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远大梦想的感召之下,在不屈不挠的努力之下,韩城矿业的未来一定是光明的。我们更加期待,未来会有更多类似的老矿区通过自身创造性的经营行为,扭转乾坤,实现涅槃重生。大河涨水小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只有无数个类似韩城矿业这样的小河和谐流畅了,陕煤化集团这条大河才能奔流向海,直至久长。(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