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散文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首页 >> 职工文苑
读书提升涵养 知识铸就家风
作者:杨璐遥        发布时间:2022-03-14        点击率:174        分享到:
语音播放:

应是春寒料峭之时,也有初春温暖盎然,春天,既有希望之光,又是提升季节。此次开展的注重家教家风、培养家国情怀的读书和征文活动,正好是我心中所愿。晚清重臣曾国藩曾这样教育他的儿子:“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变其气质”。一个人的气质,与生俱来,本难以改变,但读书明理可以改变,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有人说,书是前辈学者们留给后世的遗产,世代流传;有人说,书是前辈师傅们推荐给学子的指南针,引领航向。不管是在学生时代的读书,还是在步入社会、进入工作岗位后的学习,我认为生活和工作,都是一本打开的书,淬炼了很多知识和做人做事的道理。

我从小家教很严,父亲教育我的时候,总喜欢说:“我小时候那会儿,如果像你这样,早被你爷爷用戒尺打了几个来回了”。小时候,我虽不懂什么是家风,但知道什么是家规,什么是家庭教育。小时候吃饭的时候,我经常会把米粒掉到桌上,父亲看到了总是会让我把饭粒捡起来吃掉,开始的时候我觉得很委屈,不就几粒米,至于吗?甚至还顶过嘴,父亲更是一顿严厉的批评。

记得那是一个秋天,父亲骑车带我来到麦田旁,他下田帮老家人割麦子,那是怎样的场景,顶着烈日辛苦劳作的他们,只靠自然风带来一点凉爽,一袋袋沉甸甸的稻子,是一年的辛苦换来的劳动成果,看到汗如雨下的父亲,那一瞬间我明白了父亲带我去的目的,是为了告诉我他从《朱子家训》上读到、学到的经典名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从那以后,我吃饭没有浪费过一粒米,父亲也从未再批评过我。现在我知道了,父亲其实是用一粒米的节约,来教会我人生的勤俭。

我很喜欢看书,主要来源于父亲。父亲非常喜欢看书,小时候,每次见他看书做事,我总是喜欢凑过去,父亲一挥手:“去去去,小孩子看不懂的!”那边有,你看那些,于是父亲书桌下面柜子的《四大名著》和一些杂志,就成了我儿时最早的读物,虽然那会儿字还没认全,就那么囫囵吞枣的看着,也有一番的妙趣。爱读书,成了我最大的兴趣之一。父亲书桌的台板下有这样的一幅字: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以图自卫其身—曾国藩。父亲非常推崇曾国藩的治家,他说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品格不会坏到哪去;一个品格好的人,一生的运气不会差到哪去。直到今天,我一直把父亲的话牢记在心间,多读书,读好书,会给你带来好运。现在我不仅爱读兴趣类的书,而且爱看业务类的书籍,这是一脉相承的内在动力驱使。

家风和读书的关系,就是从书中提升涵养,将所学到的知识去涵养家风。读书,可以是抵御世态炎凉的炉火,可以是开启智慧的钥匙,亦可以是在凡世纷扰中的心灵独守;可以是在短暂迷茫后的苏醒,可以是在人生岔路口的冥冥指引,亦可以是让生命绽放光华的动力。

原本我以为家风离我们很远,家风都是书香门第,至少也是高级知识分子家庭才有的东西,其实离我们也很近。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我家只是缩影,是千千万万之一,但是正是因为我们各自家庭的上行下效、言传身教,我们中国人内在的美德才能世世代代得以流传。

时代在变,家风不变,我们要通过读书来提升涵养,用知识去铸就家风。

1 (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