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就是陕西的北部,覆盖着厚厚的黄土,经过河流的分割和风的侵蚀作用,形成了塬、梁、峁、沟等的基本地貌特征。陕北地处陕甘宁蒙晋五省交界处,自古就是四战之地,上世纪既是党中央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又是进行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出发点。陕北以独特的地理形成独特的生产生活习惯,衣食住行各方面都深深地彰显这片土地的色彩。
窑洞是陕北建筑最显著的代表。窑洞分土窑洞、石窑洞、砖窑洞等多种,这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农民的象征。古老的黄土地上的人民创造了陕北的窑洞艺术。祖祖辈辈以来每一位农民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洞,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业。男人在黄土地上劳作,女人则在土窑洞里操持家务、生儿育女。小小窑洞浓缩了黄土地的别样风情。窑洞防火,防噪音,冬暖夏凉,确是陕北人民因地制宜创造的优秀建筑形式。
说道陕北的小吃最出名的要数洋芋叉叉,其实就是将土豆擦成寸长的丝条,加入调料,同面粉搅匀,上笼蒸熟。再盛入大碗,调入蒜泥、辣面、酱、醋等拌着吃味道极佳。还有许多让人听了就想吃的特色小吃,黑楞楞、碗砣、抿节、陕北大烩菜、油馍馍、清涧煎饼等,这些极具有陕北口味的小吃常常外的来的游客流连忘返。
陕北的风土人情与周围省份别拘一格。说道陕北人民首先想到就是陕北秧歌,称"闹红火"、"闹秧歌"、"闹社火"、"闹阳歌"等,是流传于陕北高原的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和代表性的传统舞蹈。逢年过节,喜事临门、闹红火时候都会来一段秧歌来烘托气氛,激发热情。其实这也仅仅是陕北人民精神世界的一小部分,陕北说书、陕北民歌、陕北道情,这些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俗文化,是陕北劳动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是陕北人民最亲近的伴侣,是陕北劳动人民生活的最直接反映。
我爱大陕北,陕北有她独特的个性和风格,既有粗犷和豪迈,又有灵睿和洒脱,不但有大气醇和,更有秀丽聪颖。陕北高原以博大胸怀接受和容纳了平原的细腻、草原的奔放、沙漠的浩瀚,儒道佛伊斯兰等多种文化在陕北高原汇集再造。陕北现在到处呈现着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到处都是活力四射的丰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