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1日,星期五,阴转小雨。
转眼间,西安已封城一个月,大家在家里跨过了一个新年。战疫工作也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已经陆续有几个区解封,城市也在稳定之后,也将逐步回归往日的和谐。
回想起跨年前夕,战“疫”打响。众多的逆行者穿上了白大褂、警服不惧前行,在他们的身后,还有一群人没有统一制服,却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抗疫志愿者。在这场疫情突然来袭的时候,他们的身影出现在不同街道、各个社区,为西安这座古城驻起无数道防疫“安全墙”。
12月中旬开始,疫情进入了胶着期,每天增涨的人数让大家惴惴不安,随后封闭的西安街头空荡寂静,一切发生的过于突然。居家的我得知可以申报志愿者后,和公司的十几名同事,一起报名成为陕煤物资集团支援社区协助疫情防控的工作者,成为千万名基层抗疫者的一员。在此之前,我从未想到疫情工作的复杂性,因为自己每天下楼排队做核酸的时间并不久,所以并未感觉到辛苦。而这种种感受,在我上岗第一天彻底被打破,我深感看起来不难的任务,执行起来的不易。
12月最后一天,是我上岗的第一天。我穿上了“大白”防护服,开始协助街道办工作者和社区人员,一起维护群众排队现场秩序及队伍间距、提前进行身份扫码核验等工作。由于我所在小区80、90后居多,大多居民带着10岁以下的孩子,没有手机二维码,又频频出现纸质二维码过期的情况,我只能一次次重复输入姓名、身份证、电话等信息。天气寒冷,带着硅胶手套涂完消毒液后的手透心凉、冷到麻木,但一心想让大家早点做完核酸、早点回家,所有“大白”都在积极热情的工作,偶尔会出现因特殊情况想插队和不服从工作人员安排的居民,“大白”们耐心劝导、悉心协调,为节约居民们的排队等待时间,我们从头到尾控制自己不喝水。下午2点到晚上8点,终于结束了2800余人的核酸检测。白天到黑夜的忙碌,刷新了我对基层工作复杂性的认识,深感此次疫情防控中政府、街办、社区同志工作的不易,也认识到身为志愿者身负的责任。
一个月中,从在核酸检测点配合医护人员执行筛查任务、为社区居民配购买发送生活物资、“敲门行动”逐户统计核对每日核酸信息情况,到处理各种居民疑问及突发事件……身为“基层卫士”,我每日面对的是不同的工作,脑海中总有一本烂熟于心的“居民台账”。小区封闭管理期间,有居民出现身体不适的感觉,要第一时间帮忙联系医院及街道办进行解决,全程跟进流程;有居民担心家里没有生活物资,要及时告诉大家合理的采购渠道,并与其它志愿者用小推车将居民采购好的物资,从小区大门口派送到每家每户中;有要出入小区进行抗疫保障工作的人员,要及时进行查看证明、信息登记、及时报备……面对西安各区变化的疫情形式,大家的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我是滞留人员,我现居住在亲戚家,想离开西安回家,可以吗?”“现在小区的最新情况是啥,什么时候能出门采购?”“我家人从外地出差,现在可以回来吗,需要隔离吗?”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琐事和问询,是关系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要紧事,能为群众解决一个个小问题,让我有了满满的获得感。
这次抗“疫”大战中,我看到了许多画面。医护人员清晨6点起床,从西安各个区赶到点位,然后持续几个小区、十余个小时的各项准备、在寒风中检测、流转工作;政府的工作人员,在经历寒风中的值班工作后,要开会进行总结及工作安排,经常凌晨在会议结束后,再进行通知协调......当然,也有一幕幕温馨的画面。居民的一声声谢谢,辛苦了、自发给志愿者送来自己在家做的手工蛋糕和食物以及物业给大家送来的暖心“姜汤”......这些仅仅是基层抗疫工作的一个缩影。回顾这过程中每一个用心良苦的安排、调度和通知,每一个政策的推广和执行,党和政府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人民,把大家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疫情不结束,我们不离岗。这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普通人,当深爱这个城市的人凝聚在一起,将“小”家融为“大”家,在奋力迎战这次疫情带来的考验的时候,我知道,春天离我们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