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散文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首页 >> 职工文苑
走好人生“紧要处”
作者:吴文斌        发布时间:2021-08-30        点击率:437        分享到:
语音播放: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人年轻的时候。”一句我最喜欢的话,出自人民作家柳青的《创业史》。

《柳青》是一部人物传记电影,该影片通过还原解放初期的陕西关中农村真实生产、生活场景,再现了柳青扎根基层创作名著《创业史》的历程。何其巧合的是,我在工作的头两年便是在柳青的家乡,手捧《创业史》驻足于柳青故居该是那段时光最美好的回忆。

《柳青》影片中所展现出来的柳青,存在自身与周遭的矛盾、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正是在这层层矛盾当中,柳青同志的一个个选择才能更加凸显出一位真实而高大的党员干部形象。党员干部的形象应是如同柳青一般有着“打成一片”的人民群众立场,剃头、穿上粗布衣服。柳青同志把自己活成 了群众的样子,把群众装在了自己心中,时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学群众生活、感群众疾苦。正如“外卖处长”让自己“身临其境”,了解基层劳动者生活、工作的状况,体会他们的工作时长、年薪水平,试着以他们的方式生活一番,才能真正站稳群众立场,与群众“打成一片”。

在八分钱可以买一个鸡蛋的年代里,柳青同志拿出 1.6 万稿费修建了王曲机械厂和王曲医院,预支第二部创业史的 7000 元稿酬,为皇甫村民通上了电。柳青同志从未想过给自己留一点,在面对新青年编辑的询问,他是这样说的:“凡是百姓的事情,我都得管”,他也是这样做的。

回顾百年党史,正是靠着一位位如柳青这样的党员干部将人民的事“都得管”,才让如今的中国共产党适逢百年仍风华正茂。全面脱贫攻坚的不落下一个,新冠肺炎疫情的不放弃一人,正塑造出党员干部使命担当的应有模样。

《柳青》这部电影最后以柳青同志没有写完《创业史》的遗憾画上了句号。正如电影可以有结局,但生活没有。作为新时代青年干部,更应接过接力棒,从前辈手中接过属于新一代的责任,以“打成一片”的群众立场,走好人生的“紧要处”,用智慧、才情、热血铸就新的辉煌。

57BCC909A000C5FADC01B2204A5F326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