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散文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首页 >> 职工文苑
端午
作者:张璐        发布时间:2021-06-07        点击率:579        分享到:
语音播放:

提及端午,许多人第一时间便会想到那名亮风高诗的雅士----屈原,众人皆知端午是因纪念屈原而来,但你们对其详情或是没有过多的了解。所以,我以本文将之,以此纪念屈原。

屈原是在汩罗江怀石自杀。传说,在其投江前,他曾与一位渔夫有过一番谈话,原文在此不予展出,只在此概述其主要内容。屈原于船上至江中,一位渔翁看到他,就问道:“你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要到这里来呢?”屈原说:“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即:全世界都污浊而我是干净的,大家都昏沉大醉,而只有我是清醒的,所以我才被放逐了。渔翁说:“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人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我听说刚洗过头一定要弹弹帽子,刚洗过澡一定抖抖衣服,我如何能让我这洁白之躯接触世俗之尘呢?我宁愿葬身鱼腹,怎么能让纯洁蒙上世俗之尘呢?)渔翁听后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浊吾足。(沧浪的水清,可以洗我的帽缨;沧浪的水浊,可以洗我的脚。)”然后便一走,不再回头。而后,屈原便赴与江中,从此世间便少了一位秋高之人啊。

屈原投江后,人们怀念其高尚的人格。有人捞其尸首,不愿其死后魂天所归处,龙舟就由其而来。又有人言,屈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便以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粽子便由此而来。而逝者已矣,斯人已去之。他留给我们的只有其“举世浊我独清”的高洁,”采荷以为衣”的自然出尘的形象。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不愿世人在其身上一丝一毫的污点,他绝不同流合污,低于社会,国家或是流言。他与渔翁的现实不同,渔夫能让自己在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姿态,而他不行。他始终都是那个高尚的人啊。

如今的我们,步入社会的人啊,早已经被社会磨平了棱角,早已在一日复一日的柴米油盐中丧失了自己的初心。我们学会了圆滑,被人认为懂了人情世故。我们学会了虚假,被人认为能屈能伸,是个人才。其实,只是怕了这社会的齿轮而已。在每个夜深人静的夜晚,你是否会想起曾今那个纯白如纸的自己,心中是否还有那个读着“荷以为衣兮”的人呢?

屈原是那么的高尚啊,高尚到让我羞于见人,我只是一个或是一只,在夹缝中瑟瑟发抖,屈服于那些自己看来一座又一座的高山。我做不到保持自己的姿态啊,毕竟我是一只胆小的虫子啊,屈原这样高尚的人,一定可以被称为君子吧。君子如兰,我只能嗅着他的芳香,独自感慨而无所作为,我只能在此怀念着。

C74DE42E1BC2FDE844370272AC37C21D.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