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散文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首页 >> 职工文苑
散文作品:我的家规家训故事
作者:郭静        发布时间:2019-08-31        点击率:513        分享到:
语音播放: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每当这些话语在我耳旁响起的时候,祖母敦厚善良的身影就会浮现在我脑海。正是在祖母一言一行的影响,让我渐渐知道了家风正,社会风气就好,国家就强盛。好家风如春风化雨,护着家、护着国。

在我的童年记忆里,每逢春节,都会有一副传统对联是必须要贴到我家门上的,而且是正房门栏的两侧,而对联的内容始终是“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年复一年,虽然只有两句话,却蕴藏着很深的寓意。据祖母讲,这幅对联在我们家已经沿用了几代人,当时的我年幼不知,也不求甚解,但每次问及,祖母总会慈爱笃定地告诉我:“这可是咱家的传家宝,尤其是女孩子,如果德行差,会败坏家风,甚至结婚生子也会贻误后代发展。”于是,这句话慢慢成了我们家族的家规家训。

现在,回过头来想想,真是这样。在那个年代,大多数家庭物质生活匮乏,家风好的家庭,孩子们普遍甘于清贫,勤学苦读,家族人才辈出;家风差的,孩子们贪图眼前利益,惯纵放任,家族慢慢走向衰败。好家风是一个家庭的无价之宝。

我出生农村,记得每次父亲干完农活推门进家,洗脸净手后,先到祖母房间问安,汇报当天的农务情况。事后,祖母总要反复教导:做人要诚实厚道,宁愿自己吃亏也不要占小便宜;一切都要靠自己,即使亲生父母也有靠不住的时候;只要人勤快,就饿不着;再苦再累一定要让孩子把书读好;不要做违法的事等等。这些大道理讲完之后,父亲才坐下吃饭,倘若祖母不动筷子,父亲决不先动筷子。那时,我不懂规矩,偶然先动筷子,祖母微笑着看我吃,也不责备我什么。

当我上了初中,因家距离学校远,每天早出晚归,需要往返行走五六公里。祖母总要嘱咐我母亲把做好的饭菜先给我留一份。现在想来,祖母是把全家的希望寄托在了的我身上。

后来,读任正非的《我的父亲母亲》,其中有个情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高考前三个月,任正非母亲经常在早上塞给他一个小小的玉米饼,让他安心复习功课,任正非感慨地说他能考上大学,小玉米饼功劳巨大。他的父母也经常教导他“无论走到哪,都要记住知识就是力量,别人不学,你要学,不要随大流。以后有能力了,要多帮助弟弟妹妹。”

我的母亲也经常对我说过类似的话,至今难以忘怀。每当家里困难时,母亲怕我学习分心,总会告诉我“就是卖房卖地,也要供你上学。长大有出息了,多帮帮你妹妹。”为了让我安心读书,他们节衣缩食,却毫无怨言。正是在这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激励着我勇往直前,永不退缩。

参加工作后,每次回家,我都给家人带一些吃的用的和零花钱。虽已成年,但父母还是经常叮嘱我“在单位里要团结同事,好好工作,多为国家做实事、做好事,不要操心家里。”语言朴实,但却铭记在心。

我的祖母不识字,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但他们却用实际行动教会我要勤劳实干、诚实厚道、爱国爱家、爱岗敬业,告诫我要传承好“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这一家规家训。在我看来,大凡善良积德之家的家长不会做损人利己的事情,就是这样的良好家风耳濡目染地教育着子孙后代,这些勤勉踏实的做人品德才是留给子孙后代的福泽。

今天,我把我家的家规家训写出来,想告诉青少年们要明白一个道理:修身律己,积德行善,老实做人,踏实做事。我希望十多年以后,他们能凭追求、凭团结、凭实力让我们的国家更富强文明美丽,过上有意义有梦想、有规划有品质的幸福生活。(榆通公司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