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按照公司党委安排,认真学习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一次心灵上的冲击和震撼,是一次情感上的共鸣和升华,更是一次思想上的对标和看齐。该书全方位、全视角还原了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讲述了他如何经受“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过程。总书记身上彰显的优秀品质、人格魅力需要每个人认真学习!
通过读书,感受到总书记在那段知青岁月里,田间地头的一锄一犁、掏心窝子的一言一行,构成了新时代共产党员树立正确人生观、励志成才的鲜活教材,是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提升素质的生动范本,每名共产党员都应当从中汲取营养。
习总书记曾说,陕北七年生活最大的收获有两点,其中之一就是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在历史亲历者口中,我们也总能听到“近平是了解实际的”“插队几年让他更加了解实际”等表述。青年习近平也给人们留下讲问题“讲得最实”“办法最管用”的深刻印象。正是习总书记这种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支撑他在陕北这块红土地上取到了父辈革命者缔造的“真经”,完成了他最初的梦想。习总书记的七年知青生活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基层是沃土。
书中提到,习近平是“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他把7年最珍贵的青春岁月,留在梁家河这个山沟里。7年艰难困苦的知青岁月,为习近平担当党和国家大任,奠定了坚实的人格基础。延川县梁家河村民张卫庞、吕侯生、刘金莲说:“近平与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1969年在延长县插队的知青孔丹说:“陕北七年,他真是不容易也真是不简单。”这些朴实的话都是真实的写照。
习近平到延川县梁家河插队,七年陕北生活,青年习近平面对贫苦的农村生活,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积累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培养了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实践证明,只要有乐于吃苦的劲头,再苦的环境也能适应,再难的问题也能直面解决。回过头来看,正是陕北这段艰苦的生活磨炼,锤炼了习总书记坚忍不拔、坚毅刚强的性格,铸造了他自强不息、志存高远的情怀,使他成为在艰难环境和曲折经历中成长起来的党的领袖。
唯有不忘初心,方能脚步不停。在这个有些“浮躁”“张扬”、充斥着“速成”“捷径”的社会,总书记“下决心扎根农村,立志改变梁家河面貌”的故事,就像夏日里的一股清泉,甘甜明澈。
以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为契机,把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学实学透,学以致用,从我做起,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不忘初心,坚定信念,心系企业、同事,真抓实干,为实现我们公司的“二次创业、追赶超越”奋斗目标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责编:宁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