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散文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首页 >> 职工文苑
彬长分公司:月满情长的千年约定
作者:伊磊        发布时间:2025-09-30        点击率:30        分享到:
语音播放:

中秋,是镶嵌在岁时里的圆,是流淌在文化中的诗,更是藏在国人心中的团圆密码。这一与春节、清明、端午并称的四大传统节日,从远古的月神崇拜走来,在千百年岁月中沉淀为兼具仪式感与烟火气的文化盛宴。

中秋的起源,藏着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活的期盼。上古时期,先民观测月相以定农时,月亮的圆满被视为丰收的吉兆,对月神的祭祀逐渐成为仪式。汉代初见端倪,唐代赏月之风盛行,文人墨客留下无数咏月诗篇;宋代成为全民性节日,拜月、吃月饼等习俗成型;明清时风俗固化,最终成为承载民族情感的重要节庆。而嫦娥奔月的传说更添浪漫色彩——后羿射日得仙药,嫦娥为避恶人吞药奔月,后羿以瓜果月饼遥寄思念,乡亲们纷纷效仿,便有了中秋团圆祭拜的雏形。

中秋的味道,是团圆餐桌上的烟火氤氲。这天的饭桌总被“圆满”填满:奶奶揉制的桂花月饼印着“福”字,酥皮里藏着岁月的甜香;爸爸清蒸的螃蟹膏满黄肥,搭配妈妈炖的芋头玉米排骨汤,暖意漫过指尖。月光爬上庭院时,石桌已摆好切分的月饼与剥好的柚子,老人讲着往昔故事,孩子追着灯笼奔跑,笑声在月光里荡开涟漪。若恰逢桂花开,那甜香便混着月饼味、饭菜香,酿成最动人的团圆气息,难怪古人要饮桂花酒助兴,盼合家甜甜蜜蜜。

中秋的心意,是月光下的思念与祈愿。祭月仪式虽已简化,那份对美好的向往从未改变——人们对着圆月摆上供品,默许“但愿人长久”的心愿,让月光捎去对亲人的牵挂。对游子而言,这轮明月更是跨越山海的信使:异地校园的操场上,抬头见月便想起家中的灯火;他乡的出租屋里,咬一口月饼竟尝出故乡的滋味,正如诗中所言,“月儿照亮归家路,亲人团聚最幸福”。猜灯谜的智慧、玩花灯的童趣,则让这份思念在欢笑中多了几分鲜活生气。

从甲骨文中的月相记载到如今的万家灯火,中秋早已超越节日本身。那轮亘古的明月,照过古人的悲欢,也映着今人的团圆;那枚香甜的月饼,裹着传统的印记,也藏着不变的亲情。正如“月儿圆圆挂天边,人儿团圆喜连连”,中秋的真谛,从来都是月光下的相聚、烟火中的温暖,以及刻在民族血脉里的家国情怀。

d4d4dd94df8d3987c03dfcead1cb14f1_small_副本.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