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近日,深入学习了《干好工作18法》一文,深有感受,受益匪浅。 结合这些年在党务岗位的经历及个人学习理解,写一点自己的心得体会。
为谁风露立中宵
在《干好工作十八法》中说,一份工作,总是有一个从难到易的过程的,之所以从难到易,就是因为在实际工作当中,随着工作的进展,把不懂变成了知道,把知道变成了解。初入党群部门时,我刚从大学毕业不久,虽然在大学时担任过校团委学生通讯社校刊编辑和导员办公室助理,也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发表过不少东西,但其实真正意义上来说,并没有多少从事党政公文材料的经历,在一口气揽下宣传干事和支部委员的“瓷器活儿”时,自己心里的“金刚钻”还是不够硬气的。现在回想起来,当初每有交杂繁重的任务袭来时,我的状态大致可用“懵懂、没底,但无退路”来表述。说懵懂、没底,是刚来时对各类工作还都比较生疏,哪怕一份文稿、一次会议,里边要安排什么,注意什么,都是抱着“摸着石头过河”的态度,亦步亦趋的向领导同事“求学”。而党务工作又比较紧张,一般到时到点就得把任务完成上交领导,有时当天发生的事情当天就要撰写好宣传稿等待领导审阅后拿去发稿,中间既无人替你分担,自己也没什么回旋余地,没有退路可言。怎么办呢?只能“硬上”,能完成就完成,完成不了也要完成!抱着“不完不归”和“撸起袖子加油干”的信念,我成了办公楼的“加班常客”,但也很快就适应了新的岗位工作。后来,随着工作经历与阅历的增长,我逐渐发现,在工作当中遇到不了解的领域是常态化的,但只要愿意学习,把不明白的问题通过推进工作和主动学习搞明白,就能够渐进式的提高自我,加强自身能力,强化工作能力。
所思悠悠在远道
《干好工作十八法》中提到,要有更高的追求,要努力做个“能吏”,发扬“职业精神”“工匠精神”,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来对待工作,自觉做到“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在上手工作后,“守正”要如何与“出新”相结合,成为了摆在我面前的又一道考验,如同在之前“大跃进”式的进步学习阶段的一道转弯,让我重新开始寻找工作的节奏与方法,相较于之前的学习,这次的跨越更像是一次思想上的蜕变与转化,学会更加自主的用党务工作者的思维去独立的提出想法和处理问题。这个过程中,领导也时常与我进行交谈,指导我有序开展工作。结合领导的建议,我在这一时期的工作开展的比较顺利,我开始每日的工作计划与总结,并试图通过加强学习和实践锻炼来增强自身能力。古人云,“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今事业必成于实”。回想起来,我想只有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勤学多思的态度,才能让自己在工作上有所进益。直到现在,我也要时常反思勉励自己,要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久久为功、绵绵用力、一抓到底,才能积小胜为大胜。
此心安处是吾乡
与党建工作密切接触已有些许时日,从当初的茫然、焦虑,现在虽然依旧不敢有丝毫懈怠,却多了几分沉着与冷静。偶有心得,总结如下:一是勤学习勤思考。先贤早就有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到位了思考明白了,遇到问题才能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二是学习交流。不论做什么工作都离不开交流,党建工作更是如此。好多新创意、新思路都是在交流中学来的。三是提高办事效率,提高时间管理。弘扬“立即行动、马上就办”的工作理念。立足一个“早”字,落实一个“快”字,抓紧时机、加快节奏、提高效率,做到争分夺秒,赶前不赶后,养成雷厉风行、干净利落的良好习惯。
这些陈年旧事,本已像风一样在岁月里消逝。再把它们钩出来叨叨,不是为了体验艰辛,不是为了享受回忆,不是为了证明现在,而是想和一起成长的同事们分享工作的心得与经验。一茬一茬的奋斗者生生不息相接续,“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从“新手”成为“熟手”的过程,注定是一场孤独而又坚强的蜕变,在一点一点积累、一步一步摸爬中成长,没有一番“寒彻骨”,又怎能迎面“扑鼻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