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雷锋是一位把自己短暂的一生全部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的好战士,生前系原工程兵工程某团汽车连班长,1962年8月执行运输任务时不幸殉职。雷锋以短暂的一生谱写了壮丽的人生诗篇,树起了一座令人景仰的道德丰碑,是全国人民学习的光辉榜样。历经岁月洗磨,雷锋的形象永远矗立。“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这一首歌人们唱了一代又一代。他已经离去60年了,但今天,人们仍在引用他的话语,他的名字依然闪耀。
2013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辽宁代表团审议时指出,雷锋、郭明义、罗阳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
一个只有22年短暂生命的普通共产党员,赢得亿万人民长久的敬意;一种群众性的活动,在几十年历史进程中延续不断,影响一个时代的社会风尚。六十年来,更多的“雷锋”出现了,英雄的血脉在他们身上传承,在“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实现了“平凡的伟大”,这是几代中国人共同参与、跨越半个多世纪写就的精神史诗。雷锋精神,展示了人性最美好的价值追求,有着穿越时空的永恒力量,成为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0年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
疫情面前,“雷锋”无处不在。奔赴抗疫一线,用血肉之躯与病魔搏斗的“大白”是“雷锋”;奋勇争先,任劳任怨的志愿者是“雷锋”;小区封闭,帮人买菜、配送的“团长”是“雷锋”;提供“点对点、门对门”服务,帮助“心急火燎”的人上雷神山的客运员是“雷锋”;坚持要捐出9000元的七十多岁拾荒老人是“雷锋”。“雨衣妹”、“药袋哥”、“清洁卫士”,平日里,素不相识的普通人,在危急时刻化身最美的逆行者、坚守者、奉献者。脱掉防护服、护目镜、口罩,露出的是嵌入皮肤的深痕,抗疫一线医护人员说,那是“勋章”。雷锋精神,已经转化为一种朴素且常见的情感,时时映照我们心中。
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阻击战中,一张张“口罩脸”、一个个被汗水湿透衣背的身影,都演绎着“一滴水也能折射出耀眼光芒”的雷锋精神,传递着感动,表达出人性与民族性的光辉。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岁月静好时,他们如一盏盏蜡烛,默默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危难来临之际,这些星星点点的光亮便立刻汇聚起来,如太阳般迸发出耀眼的光芒。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雷锋,曾给我们种下过一颗叫做“奉献”的种子,如今这颗种子长成了千万棵为民遮风避雨的大树。风暴来临,不惧不屈;风暴散去,不矜不伐。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中,许多青年人以其无畏奋斗、不懈奉献的精神,经受住了考验,体现出了担当。许党许国不迟疑,勇往直前不反顾,敢拼敢赢不气馁,成为当代先进青年的共同画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雷锋是一个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我们既要学习雷锋的精神,也要学习雷锋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体现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风雨砥砺鼓征帆、快马扬鞭自奋蹄。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厦是靠一砖一瓦砌成的,人民的幸福是靠一点一滴创造得来的,我们要弘扬践行雷锋精神,立足本职、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在每一个平凡的岗位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勇做新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在广袤国土上续写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的历史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