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农历腊月初八,也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不是有句童谣叫:“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么,中国人的传统概念里,过了农历腊月初八可就离过年不远了。
前几天孩子在家看到日历,问我是不是腊八快要到了,她想吃腊八粥了。往年都是上班忙,没时间熬,在孩子姥姥家“蹭”一顿腊八粥。今年这疫情也出不了门儿,都在家里居家办公和学习,就想着准备点东西,到腊八节给她熬个腊八粥。反正现在西安的朋友们都在居家练厨艺,咱也露一手。
想法是好的,等要开始下手的时候才发现各种东西都不太全,因为疫情现在出不了门儿,一时也凑不够食材。和孩子一起翻箱倒柜的找,孩子爸爸说:“你就把家里的米呀、豆子啊凑一凑,腊八粥本来不就是各种东西凑在一起吗?”对哦,记得小时候可喜欢过腊八节、吃腊八粥了,特别是腊八节前一两天,总会帮母亲准备食材,砸核桃剥花生是我的主要任务,当然了,一边砸一边剥一边趁母亲不注意的时候,快速的偷着往自己嘴里塞,往往一晚上干下来吃的比碗里的都多。那个时候啊,吃个核桃、花生就觉得就是过年了。
那时候,母亲一边准备一边给我讲关于腊八粥的故事:说是古代呀有一个人,他家里很穷很穷,有一年冬天,又冷又饿,家里什么吃的都没有,他发现家里有个老鼠洞,他试着掏了掏,竟然从老鼠洞刨出一些豆子、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这下开心极了,他就把这些东西熬了一锅粥,美美的享受了一顿,香甜美味啊,像是吃了世上最好吃的东西。因为那天正好是腊月初八,他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后来这个人竟然当了皇帝,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明太祖朱元璋。为了记住当年那个挨饿受冻的生活和那一顿最香甜的美味,他就把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每次讲完这个故事,母亲总是会说:“老百姓家里面,你看每年到年底了,家家户户都会有一些剩下的各种豆子呀、各种米呀、红枣、花生、核桃之类的,快过年了,赶年前都清一清,煮一块熬一锅,明年又都是新的。”在那个年代,这可能就是老百姓居家过日子一年到头来最朴素的香甜吧。
七凑八凑,我们也终于凑了好些东西,虽然不全,但是孩子爸爸一看,笑着说:“这样还少吗?这才是真正的过腊八。”然后孩子也要上手帮我淘洗,于是,我也给她讲着这个当年母亲讲给我的故事。
我一边熬腊八粥,看着各种食材在锅里边不停地翻滚,随手刷着“朋友圈”。真好,大家都在祝福西安万事“粥”全。我也愿日子慢煮,事事“粥”到。家里人和屋外的辛勤的白衣天使、社区工作人员以及所有战斗在一线的志愿者们,在香气氤氲中迎接新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