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强信念·铸师魂”。假如我是老师,我就要做像汪金权一样的“大别山师魂”。“也许我的肉体只能蜗居在大别山的一隅,但我的灵魂会跟随我的学生走向四方;我是荒原上的一支电线杆,也许只能永远地矗立在那儿,但我能把希望和光明送向远方;我可能永远是一座桥,能让学生踏着我的身躯走向希望的彼岸。”汪金权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提起汪老师,我的脑海里跃然一个47岁却满头白发的山乡园丁形象。纵使陋室空空,家徒四壁,日常只吃青菜豆腐,脚上常年穿解放鞋,和蕲北老农一样的朴素艰苦,却在22年间资助了数不清的学生,化身躯为桥梁,送千余名学生走进象牙塔。菩萨心肠的他,陌生人,外校学生,不管谁有困难他都帮。不只是高尚的品格,汪老师的专业能力也是独树一帜,独创“四会”教学法,听君一堂课,胜读十年书,让学生们获益匪浅。“汪金权以爱心、奉献、责任诠释了新时期优秀教师的光辉形象,为新时期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供了生动范例。”湖北省教育厅厅长陈安丽说,“宣传、学习汪金权的先进事迹,能感召更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基层、扎根基层。因为汪金权的事迹是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教育的生动教材,能激励大学生们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适应时代的需要结合起来,做出积极的人生选择,” 《中国教育报》如是报道。汪金权老师自己愿意做只萤火虫,虽然比不过太阳的光芒万丈,甚至也比不上月亮和星星的微弱光辉,但是他竭尽所能,能发多少光就发多少光,能照多亮就照多亮。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师加入到萤火虫的行列,和他一起照亮山里孩子成人成才的十八弯山路。
假如我是老师,我就要做像张桂梅一样的“平凡女性的不平凡”。怀着忘却过世爱人的悲伤情绪,张老师在家庭重大变故之后,选择从大理前往边远丽江山区的乡村学校教学。命运置她于高崖,她赠人间以芬芳!但是看到乡村孩子一张张渴望知识的纯真面庞,让她决心在这里扎下了根,主动扛起了沉重的担子。她自己艰苦朴素,节衣缩食,只为了把节省下来的钱用到学生身上,让学生们免于辍学的不幸,政府的奖励基金也全部被她用来建设学校。她还义务担任“儿童之家”的院长,为54名孤儿全心全力的扮演着母亲的角色。甚至在自己被查出患有子宫肌瘤,需要马上住院进行治疗的时候,置疾病于度外,只为了先将学生们送到考场,并在术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坚持返回学校。“我的事业是教书,我的希望是学生,不把他们送出学校我是不会先走的”。她说:我没有为党、为人民做出什么贡献,党和人民却给了我这么深厚的爱。谁说我没家?我的家就在华坪,我的亲人就在华坪,我的爱也在华坪!为了回报华坪人民对我的厚爱,我愿为华坪教育的再度辉煌献出自己的生命。感动中国栏目组这样评价它,烂漫的山花中,我们发现你。自然击你以风雪,你报之以歌唱。命运置你于危崖,你馈人间以芬芳。不惧碾作尘,无意苦争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
假如我是老师,我就要做像支月英一样的“梦想守护人”。在还是19岁的花样年华,支月英老师顶着巨大的家庭压力,一腔孤勇,只身前往边远山村学校。她说:“不是因为有希望才选择在山里坚守,而是因为坚守才能看到希望,我的一生就为了守护孩子们的梦想而来!”在当地老百姓“她能坚持下来吗?”的质疑声中,支月英老师用实际行动获得了大家的信任。无论刮风下雨、结冰打霜,她都一个个送孩子回家,像自己亲人一般对待。就这样,她用自己35年的无私奉献和倾心付出,受到了当地人民的尊敬和爱戴。她苛待自己,节衣缩食,甚至借钱买米买菜,也不愿看到一个孩子辍学。学校环境恶劣,破烂不堪,没有足够的钱请工人,她就自己买材料,亲自修补教师,只为了学生们在冬日里有一个温暖的学习环境。为了让重男轻女家庭的女孩也能有读书上学的机会,她挨家挨户,不耐其烦的上门跟家长沟通,坚决不能让一个女孩辍学在家。她一个人扮演着校长、老师,甚至是保姆的角色,上课要教书、下课还需要照应学生玩耍。在面对家人的不解时,她总笑着说:“如果人人都向往山外,大山里、山旮旯里的孩子谁来教育,山区教育谁来支撑。” 你跋涉了许多路,总是围绕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坚守才有希望,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辫。这是感动中国节目对她的真实描述。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假如我是老师,我愿意做一条小溪,流向沙漠,去滋润一片绿洲;假如我是老师,我愿意做一支蜡烛,奉献自己,照亮孩子们的前行道路;假如我是老师,我愿意做一个火种,燃烧自己,点燃学生们的心灵之火。